首页 / 校园要闻/ 正文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羌联民书记散文被市级媒体刊载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3-12-04
  • 点击:1312
  • 来源:

        11月22日《江海晚报•夜明珠版》刊登了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羌联民撰写的一篇名为《职大功臣》的散文,文章以熟练流畅的文笔记录了我校40年发展历程以及奋发拼搏、无私奉献的几代职大人的风采。
        原文如下:
                                                                                           职 大 功 臣
                                                                                               
        今年是南通职业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在“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晚会”上,表彰了39位“学校功臣”,我也忝列其中。
        30年前,我还是年轻小伙,带着梦想来到坐落于外环西路海关后面的学校,校园没有操场,只有两栋建筑,说是大学,其实还不如好一点的小学,下雨天学生宿舍漏雨,进食堂要趟水,办学异常艰苦。如今学校占地千余亩,在校学生1.8万余名,拥有12个学院,50多个专业,是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辐射长三角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连续7年获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先进单位,这些成绩凝聚着几代职大人励精图治、奋发拼搏的汗水。
        1983年,杨满久先生婉拒了家乡盐城市政府的邀请,随夫人从西安交大管理岗位调到学校担任校长,面对办学条件的窘境,他凭着一张“老脸”,硬是从西安交大“要”来两车教学仪器,实验室从此不再“空空如也”;黄国桢教授1982年从市建委调到学校,白手起家,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随着张文贤、姜永昌、陈健、沈文奎、佘步银等老师的加盟,1983年首届“工民建”专业招生,由此,黄国桢教授成为我市高校“工民建”专业建设的“开山鼻祖”,也是首任建筑工程系系主任,如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建设成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成为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王怡祖同志1980年前后由空军“飞行团长”转业至学校担任总务处长,呕心沥血后勤工作,热心校园绿化,如今学校被命名为“园林校园”,参天的雪松、林荫的香樟可以作证,他功不可没;陈卜锁、顾仲圻、高鸿庭三位教授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他们放弃了“仕”途、“钱”途,献身年轻的高职教育,需要何等勇气与坚毅;朱克定、顾美言这对伉俪老师,1952年前后双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改革开放之初,响应家乡的召唤,效力于新兴高职教育,朱克定教授是我市高校第一个工科教授;孙家彦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为数十家化工企业技改攻关,研发新品,开创了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先河;张炳炎教授作为资深的省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为学校发展不辞辛苦、建言献策、呐喊呼吁、争取政策、化解难题……他们无疑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功臣”。他们的高风亮节,师德风范一直激励鞭策着我们奋力前行。
        进入新世纪,学校取得跨越式发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朱文辉教授、陆锦军教授和他们带领的教学团队主持的《高等数学》、《自动控制原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陈卫兵教授带领的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十次荣获全国一等奖,使学校成为该项全国比赛的“夺冠王”,受到王石、王越等院士的赞扬;葛维军老师身残志坚,立志于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突出,荣获政府特殊津贴;李业农、金崇华、王健、刘金红、曹洪其、何晓春、戴世明、杨林娟、杨碧石、许秀林、钱志扬、成阳、孙勤海、钱艳芬等一批本校培养的教授脫颖而出,他们读硕攻博当高访,埋首浸润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科研一线,业绩丰硕,成为学生爱戴的省市名师;任海华、王晓蕾、汤晓云、黄晓杰等辅导员老师,默默无闻,奋斗在学生思政第一线,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勤奋服务,“献了青春献终身”,被表彰为省市优秀辅导员。他们是响当当的“功臣”,是学校的脊梁。
        四十年春华秋实,优秀校友名扬天下,涌现出张春华、陆军、姜煜峰等上市公司老总;涌现出袁和昇、张伟、易杰伟这些“鲁班奖”获得者;涌现出张春华、顾晓东、陈玲、葛健这些再读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博士教授;涌现出郑锋、徐新等驰骋华尔街的商场精英;涌现出高广军、陶涛、朱东晖等投身慈善回报社会的创业新锐;涌现出瞿志刚、顾晓群等省级劳模;涌现出左成懃、刘启东、尹向东等全国及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呵----数不胜数,他们在职场撑起一片天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领军人物。六万毕业生犹如六万颗璀璨行星,仿佛照耀着学校发展前程,他们是奔向小康的建设“功臣”,实现“中国梦”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