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要闻/ 正文
筑牢安全根基 启航专业征程 ——我校开展2025级留学生入学教育
  • 发布人:宣传部sj
  • 时间:2025-11-14
  • 点击:1
  • 来源: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十月以来,南通职业大学校园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国际青年面孔——来自南非、纳米比亚、老挝、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国家的70余名2025级学历教育留学生陆续报到,正式开启他们在中华大地求学逐梦的新篇章。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中国学习生活环境,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方向,增强法治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科学规划学业发展路径,自11月3日起,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留学生入学教育,重点围绕安全教育与专业认知教育两大模块,系统推进留学生“开学第一课”工程。

一、筑牢安全底线:法治护航成长之路

入学教育首阶段聚焦安全与纪律教育。学校特邀南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陆剑警官、学田派出所李永林警官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分别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真实案例,深入讲解签证办理流程、居留许可规定、常见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等内容。

图片1_副本.png


图片2_副本.png

两位警官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提醒留学生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尊重法律就是保护自己”,陆剑警官强调,“每一位在华留学生都应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国际公民。”讲座还涵盖了校园防火防盗、电信诈骗防范、交通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切实提升留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还就校纪校规、宿舍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宣讲,引导留学生新生明确行为边界,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校园文化氛围。

二、启迪专业认知:走进“中国智造”的课堂

在扎实做好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同步推进专业认知教育,旨在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发展方向。

此次专业认知教育覆盖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数字财贸学院四大专业群,共举办4场专题讲座与多场实践体验活动。各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倾情授课,内容兼具专业性、前沿性与实用性。

智能制造学院张威老师以“从图纸到产品:机械工程的魅力之旅”为主题,系统介绍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高技能人才需求;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学院葛滨、沈志华两位老师通过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建造学院马燕靖老师带领学生走进BIM实训中心,解读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的未来蓝图;数字财贸学院舒兵老师则立足跨境电商与数字经济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化商科人才的成长路径。

图片3_副本.png


图片4_副本.png


图片5_副本.png

四位主讲教师围绕专业概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法与职业发展五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思维启迪。“你们不仅是技术的学习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舒兵老师勉励同学们,“掌握一门技术,就是掌握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理论教学之外,学校还安排了丰富的实地参观与动手实践环节。留学生们先后走进校史馆、智能制造实验室、建筑工程实训中心、3D打印创新工坊,在教师指导下亲身体验三坐标测量仪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增材制造建模等先进技术。

图片6_副本.png


图片7_副本.png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操控机器人!”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学生激动地说,“这里的实训条件非常先进,我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智造’。”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他们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三、构建全人育人体系:打造知华友华国际人才

本次入学教育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启蒙之旅,更是一堂融合国情教育、文化认知、职业引导与安全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育人课”。通过系统化、模块化、实践化的教学设计,留学生们进一步熟悉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今后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南通职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此次针对2025级留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学校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留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优化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加强跨文化适应支持体系建设,丰富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载体,打造具有南通职业大学特色的国际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与合作共赢贡献职教力量。

(来源:国际合作交流处  图:涉留学生专业学院 文:陈蓓   编辑: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