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通青银龄”志愿者在红色走访中擦亮青春底色
  • 发布人:宣传部hwl
  • 时间:2025-07-18
  • 点击:0
  • 来源:

“一件文物就是一本教科书,一位英雄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诠释新时代红十字精神,这个夏天,南通职业大学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通青银龄”志愿服务队走进南通革命纪念馆来到抗战老兵身旁,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力量,在服务奉献中书写新时代博爱答卷

从课堂到展厅,“博爱青春”找到信仰坐标

走进南通革命烈士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江海烽火”“抗日救亡”“解放南通”等主题展厅,馆内陈列着的大量实物、珍贵历史资料和照片真是那段特殊历史的真实缩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000多优秀的江海儿女,为了中华名族的独立和解放,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纪念馆突出年轻英烈事迹,其中15位英烈是在党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年轻县委书记,平均年龄仅25岁便英勇牺牲。他们是南通的骄傲,是屹立在江海大地不朽的丰碑。

1_副本.jpg

接着,团队成员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纪念塔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员们满怀敬意,沿静谧小径缓步前行,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敬意愈发浓烈。

从历史到现实,聆听老兵故事

在钟秀街道百花村社区党委副书记邵新宇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褚建明褚爷爷的家中,聆听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悟信仰的力量。“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保家卫国!”褚爷爷虽已年过七旬,但是关于青春那场血与火的记忆却历历在目。22岁的他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选择了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为国可捐躯”的英勇事迹。

褚爷爷缓缓翻开泛黄的相册,指着照片里的年轻战士说:“这张是在清剿越南高平地区拍的,我们连队在潮湿狭窄“猫耳洞”里坚守阵地整整七天七夜,缺水缺粮,但没人退缩......”

褚爷爷继续讲道:“突围过程中,一枚弹片打中了战友的大腿,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友是一声没吭。当发现他的时候,战友因为失血过多,永远的留在了那片草丛身边的战友倒下去了,但是战争的残酷并没有使害怕,整理好战友的遗物后必须继续前行......”说到这,褚爷爷几度哽咽,志愿者们围坐在褚伯伯身旁,认真聆听那段鲜为人知的战场记忆。

4_副本.jpg

“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猫耳洞’三个字,今天才知道,这三个字里装的是七昼夜的黑暗、一条鲜活的命。”“我原以为‘奉献’是口号,今天才看见它长什么样——长在一声不吭的牙缝里,长在血与泪的炮火里。以后无论走到哪儿,我都要把今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原来和平年代的草坪下,有那么多人替我们躺过刀尖。”在这里,泛黄的照片与青春的脸庞相遇,苍老的手掌与年轻的手紧紧相握。

从纪念到行动,“通青银龄”踏上红色征程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深的致敬是践行。今天,站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红十字的“博爱”从不是抽象符号,它是深植于“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里。当志愿者们告别老兵,纪念馆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博爱青春”的红色新征程才刚刚开始,“通青银龄”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将用服务实践回答“何以青春”的时代之问。

6_副本.jpg

(来源: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  图文:徐秋红  编辑:黄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