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宣传部sj
- 时间:2025-07-19
- 点击:0
-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这个夏天,南通职业大学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通青银龄”志愿服务队推出“急救引路人”社区赋能计划,通过开展“送训上门”服务,培养基层急救力量,织就一张覆盖社区的“5分钟应急救援网”。
“急救引路人”计划选取辖区能够在居民发生突发事件快速赶到现场的网格员、物业工作者、商户店主等重点救援力量进行培训,配合闹市区“地摊急救”活动,确保培训人员能够以点带面,缩短急救半径,成为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
培训课程包括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救护等实用技能。为把专业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居民“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团队特别设计了“三段九课”培训体系,并采用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方式。“三段九课”培训体系如下:
基础篇: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气道异物处理
进阶篇:创伤救护、常见急症识别、急救心理调适
实战篇:情景模拟演练、团队协作救援、应急响应流程
团队成员通过“地摊急救”行动,把“冒热气”的理论变成“接地气”的操作,以“我来示范——你来试试——我们约定”“三步破冰法”注重培养居民的施救勇气,力争破解“想救不敢救”社会难题。
未来,“通青银龄”志愿服务队将始终坚守人道初心和使命,发扬“人道 博爱 奉献”红十字精神,以“急救引路人”社区赋能计划,持续扩大急救知识普及范围,通过常态化科普与应急培训,推动“5分钟社会救援圈”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旨在实现“第一目击者即第一响应人”的急救目标,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常见突发疾病、守护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 图文:徐秋红 编辑: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