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宣传部hwl
- 时间:2025-08-28
- 点击:0
- 来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探索绿色能源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伏脉千乡 光耀万家”实践团,于7月1日至8月31日,深入企业、乡村和社区,开展“以‘光’赋能乡村,点亮绿色振兴路”系列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光伏技术推广、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乡村探访、科普教育普及与社区志愿服务等领域,把课堂搬进田间,把青春写在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光伏解码:探索绿色能源奥秘
德州,这座被誉为“太阳城”的城市,光照资源充足,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实践团先后走进德州太阳能公司、光伏发电站、农村应用现场及企业直播间,系统了解光伏产业全链条流程。在研讨室,从电池板构造到光子激发电子的微观机制,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光伏原理;在发电站,掌握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入电网的全过程;在闲置土地上,目睹成排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发电,直观感受科技赋能乡村的力量;在直播间,学习线上推广与用户互动的模式,探索光伏服务与农户需求的精准对接,让绿色能源既在田间“发光”,也在网络“生长”。此次能源之旅不仅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光伏产业的系统认知,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绿色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陵园追思:追寻英烈足迹
7月3日清晨,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松柏低垂,实践团手捧白菊拾级而上。陵园内,一方方墓碑如阵列的星火,静默中透出铁与血的热度。成员们俯身拭碑、献花、垂首,指尖拂去浮尘,也拂开历史的烟尘——耳畔似响起当年冲锋号,枪火与呐喊穿透岁月而来。转入德州人民英雄纪念馆,泛黄照片、弹孔衣物、血色家书依次铺陈,两万德州儿女的名字在灯光下灼灼。凝视间,大家读懂了“牺牲”的重量:它不是碑文上的遥远符号,而是脚下土地的体温,是今日安宁的底色。走出陵园时,阳光正好,众人回望,松柏苍翠如初,心里却多了一簇不灭的火种——那是先烈递来的火炬,也是青年继续前行的方向。
老兵叙史:续写红色血脉
7月3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德州市德馨社区,与退伍老兵高玉涛面对面交流,追寻镌刻在血脉中的红色记忆,感受信仰的力量。高玉涛,原兰州军区47军139师416团特工连战士,因伤退伍后长期投身公益,创立德州市红十字空中应急救援队。他以国旗、党旗、军旗为引,深情讲述其背后的精神内涵,铿锵话语“军旗所指,就是吾辈捍卫的方向,若有战召必回!”让在场学子热血涌动。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观看部队纪录片,感受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坚定与无畏;走近他的“红色传家宝”——泛黄的照片、旧水壶、褪色军装与功勋章,聆听背后的故事与荣光。团队成员真切感悟到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激励新时代奋斗者的力量坐标。
乡村振兴: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踏访德州市赵虎镇马庄村,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乡村绿色发展密码。团队成员考察无化肥有机无花果种植农业,了解其高品质与市场优势;走访“文仙天衢谷酿”酒坊,见证太阳能低温干化酒糟转化为有机肥、太阳能蒸汽替代燃煤锅炉的绿色循环与低碳酿造工艺;探访非遗传承人马俊国的葫芦雕刻作坊,感受传统工艺与环保理念的融合;走访村子,看到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和智能水表的广泛应用。团队成员还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光伏设备维护技巧讲解和智能水表检测清洁,促进绿色生活普及。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座谈,团队成员认识到党建引领在推动绿色产业和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马庄村以生态保护为基石,产业升级为动力,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路径,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科普启蒙:点亮乡村儿童梦想
在马庄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一堂“乡村版”光伏科普课悄然开讲。课堂上,团队成员用漫画故事讲解光伏发电原理,结合村民屋顶的光伏板案例,使复杂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踊跃回答关于太阳能热水器、路灯的问题,在互动中初识“双碳目标”的深远意义。动手环节中,孩子们亲手组装太阳能小车,伴随着“启动了”“它在跑”的欢呼声,科技的神奇在他们指尖绽放。绘画与涂鸦活动中,孩子们用鲜艳的色彩描绘“我眼中的光伏世界”,将绿色梦想跃然纸上,环保帆布包则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伴随他们“袋”回家。这场城乡的心灵交汇与知识传递,像初升的朝阳,播撒下科技与绿色的种子,映照出乡村振兴的光明未来。
社区辐射:反诈科普大小齐学
实践团成员深入德州市德馨社区、明月社区、日照市生活印象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与光伏科普活动,守护居民财产安全。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和现场互动,团队成员深入讲解光伏领域常见的诈骗手段,如虚假设备安装和高额回报承诺,并详细讲授识别和防范方法,提醒居民选择正规渠道,避免受骗。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以“太阳公主的魔法”故事为载体,将光生伏特效应巧妙融入讲解,用生动语言和代入式体验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太阳能发电的科学原理。实践工坊里,色彩斑斓的零件铺满桌面,孩子们在指导下组装太阳能玩具,并通过遮挡、调节角度等方式探索太阳能板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当孩子们惊喜发现对准太阳时风车转动更快,科学探索的乐趣跃然眼前。活动最后,孩子们与成员们一同放飞竹蜻蜓,象征梦想起航,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向着光明与希望自由飞翔。
联村共建:擘画协同发展蓝图
一纸协议,双向奔赴。电子学院党总支与马庄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把高校课堂延伸到阡陌之间,把村庄需求接入学术前沿。未来,双方将依托共建机制持续滚动实施“三个一”工程——每年共育一支本土技术队、共建一条绿色产业链、共办一场乡村创享节。高校以人才、技术、文化为笔,马庄村以土地、场景、实践为纸,动态对接、迭代共创,让高校智慧在乡土深处扎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拔节,携手绘就明天的共富长卷。
当青春邂逅光伏田野,当知识对接乡村需求,电子学院“伏脉千乡 光耀万家”实践团用脚步丈量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有我”誓言,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光伏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添彩。展望未来,电子学院将继续深耕乡土,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绿色发展。
(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图文:沈佳敏 编辑:黄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