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宣传部sj
- 时间:2025-10-30
- 点击:0
- 来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9日,在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重阳佳节,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初心宣讲团一行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天生港模范馆,开展了“缅怀修车老人、弘扬大爱精神”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以“修车老人”胡汉生事迹为载体,深度挖掘南通地方思政元素,通过“五老”引领、文物叙事、团课交流三大路径,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大思政课堂,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城市文脉中感悟精神力量。
银发宣讲传薪火 大爱精神润心田
![]()
活动现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传承人、78岁老党员胡振华以“一本泛黄的手抄本”为引,展开父亲胡汉生14年义务修车、捐资助学的动人画卷。展台上,23本修车记账本、17张荣誉证书、46幅纪念诗词书画与300余条家训手稿,构成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当胡振华捧出父亲82岁时写下的“老牛不耕田不拉磨也一样的老,我这样的老,也是我人生的价值”手稿,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父亲用扳手拧紧的是车轮,更是人间大爱;用机油浸润的是双手,更是赤子之心。”胡振华以“五老”特有的质朴语言,将父亲累计修车2.3万辆、捐款18万元的善举,转化为“小车铺里的大思政课”。入党积极分子王同学含泪表示:“胡老的手抄本字迹已模糊,但人不能虚度光阴的箴言却愈发清晰。”
文物会说话 思政更走心
![]()
活动创新采用“文物+宣讲”模式,通过“五老”实物展示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泛黄的小楷手抄本中,“每日修车明细”与“道德警句摘录”交替呈现;褪色的记账本里,每笔2元、3元的修车收入与50元、100元的捐款记录形成强烈反差。宣讲团指导老师周楠指出:“这些带着机油味的文物,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它们是活着的思政教材。”
现场特别设置“银发赠书”环节,胡振华向青年学子赠送《胡汉生事迹读本》并题写“匠心筑梦”寄语。学生代表李同学捧着还带着老人手温的书籍说:“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火种的交接。”
树下团课话担当 青春足迹续新篇
![]()
返校后,“初心宣讲团”在图书馆门前开展“大树下的团课”,分享走访感悟。有人说,胡老用十四年坚守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让人明白大爱不必轰轰烈烈,贵在持之以恒;有人想到社区里因胡老精神而自发形成的互助小组,觉得传承大爱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善意自然流淌。讨论渐深,大家达成共识:传承不在口号,而在点滴行动——或是在专业中精益求精,用技术本领服务社会;或是在生活中温暖他人,以举手之劳传递善意,让大爱精神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
当银发与青丝在模范馆前交相辉映,当扳手与书本在团课现场对话共鸣,这场跨越三代人的精神接力,正书写着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动答卷。未来,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将依托“通韵篮缕带”特色项目,深挖地方思政元素,让青年学子在“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南通故事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践行先锋精神中勇担时代使命,为“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图:周楠,文:曹洁洁 编辑: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