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正文
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社开展“铭记抗战史诗・传承黄桥精神・践行向海图强”实践研学活动
  • 发布人:宣传部sj
  • 时间:2025-11-07
  • 点击:15
  • 来源: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引导青年学生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11月1日,我院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社、模拟政协共 50 名学生赴泰州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师生们以杨根思烈士陵园、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为课堂,在实地探访中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

第一站:杨根思烈士陵园——致敬特级英雄,感悟忠诚无畏

上午8时30分,研学队伍怀着崇敬之心抵达位于泰兴市根思乡的杨根思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塑像前,全体人员整齐列队,跟随讲解老师走进陈列室与纪念堂。165幅珍贵图片、32件革命文物与声光电一体化展陈交相辉映,清晰勾勒出杨根思烈士从贫苦农民到特级战斗英雄的成长轨迹:1942年投身革命,1944年加入新四军,因英勇作战获评“爆破大王”,先后荣获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全国英模代表等称号。1950年朝鲜长津湖战役中,面对敌军重围,他喊出“三个不相信”的英雄誓言,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无畏。

陈毅元帅手书的“杨根思烈士碑”、彭德怀元帅题写的挽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以及朝鲜赠送的奖旗、勋章等实物,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烈士跨越国界的崇高风范。在烈士衣冠冢前,全体人员敬献鲜花、鞠躬默哀,以庄重仪式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3BFF2A5B63039DC12873821F57555022_副本.png


杨根思烈士纪念馆_副本.png

第二站: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传承战地精神,铭记军民同心

10时20分,队伍走进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进馆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热讨论,通过相互分享初步勾勒出这场以少胜多经典战役的轮廓。在新馆展厅内,大家循着“中央决策、发展华中”“挺进苏北、东进黄桥”“立足黄桥、团结抗日”的展陈脉络,借助文献资料、实物展品与场景复原,深入探寻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真相。

当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主力挺进苏北,在敌我兵力悬殊的绝境中,凭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苏北人民的全力支援,取得歼敌1.1万人的辉煌胜利,一举开创华中抗战新局面。“全镇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80辆小车日夜忙碌” 的支前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画卷,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制胜之道。

黄桥_副本.png


黄桥2_副本.png

第三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见证强军之路,厚植国防情怀

下午14时,研学队伍抵达泰州市白马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讲解老师首先带领大家观看海军发展主题VCR,快速建立起人民海军从诞生到壮大的历史认知。随后,师生们沿着“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发展壮大、鱼水情深”的展陈主线,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及幻影成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重温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此宣告成立的光辉时刻。

展厅内,退役轰炸机、歼击机、舰炮、鱼雷等装备静静陈列,永久停泊的洪泽湖舰更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注脚。从“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初创到“航母编队游弋深蓝”的蓬勃发展,人民海军的成长轨迹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国防力量的跨越式提升,民族自豪感与国防意识油然而生。

泰州海军_副本.png


泰州_副本.png

这场实践研学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准挖掘泰州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将杨根思烈士的忠诚无畏、黄桥战役的军民同心、海军建军的强国征程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育人素材,打造出内涵丰富的“行走思政课”,让理论学习从书本走向现实。这种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情景式体验+沉浸式感悟”,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有效实现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的育人目标。

合影_副本.png

未来,我院将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改革,进一步盘活红色教育资源,推动“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让青年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陈梓航、王琳     图:陈梓航、季枢娴   编辑:孙静)